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改革动态
河南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将启
发布/更新时间:2020-11-09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点击浏览:

今年国庆节前夕,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揭牌,那个“公交总公司”的时代一去不返;再往前数月,5月底时,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也悄然揭牌。

郑州公交


郑州人突然发现,自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窗口单位,“一夜之间”改名了。这些民生企业改名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郑东新区多了家商都路热源厂


11月初的郑州,行道树上挂满金黄,早晚已经很冷了。在这个典型的北方城市,每年的11月15日,是热力供暖的开始,冬天眼看就要来了。


距离供暖日还剩半个月时间,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上下,进入最紧张的冲刺阶段。


少为人知的是,今年7、8月的盛夏时节,在一年最热的那个时间里,挂牌“集团”后的郑州热力,干了一件热火朝天的大事。


郑州供热隔压站


计划给郑东新区近1200万平方米用户送温暖的商都路热源厂,于8月25日土建正式开工,此时距离该项目决策“上马”,仅仅1个多月时间。


对于刚刚改制不久的郑州热力集团来说,这算得上一次“考验”。


改制前,公司的重大项目决策相对简单;改制后,重大项目要上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还有监事会来监督,环节多了,好推动吗?


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从厂长经理负责制变为公司制法人治理机制,企业一下子能适应不?


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企划处处长郭峻晖,向河南商报记者详细回顾了这次重大项目上马背后的决策效率:


公司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董事会——迅速研究决策,将项目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监事会——参与决策全过程,对项目风险进行监督评价;

经理办公会——立即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确定实施主体。


这是典型的现代企业运行流程,“大有好处”。郭峻晖对此感受深刻:改制后,各环节职责不同、决策规范、推进高效,风险管控到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已经非改不可了”


郑州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按下快进键。


今年9月26日,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这场改制静悄悄的,并未在郑州百万市民间掀起多大波澜,但对于规模超过15000人的郑州公交人,无疑是一次心理震动。


郑州公交


人事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干部能上能下,公开平等、择优选聘,将成为该企业干部选用机制的基本特征。可以想见,更多人攥紧拳头铆足劲儿,跃跃欲试,“活力将一下被激发”。


好处远不止于此。改制10年的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向河南商报记者展示了一个难得的观察样本。


早在2009年12月,同样和郑州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减负”成为这场改制的关键词之一。10年之间,职工家属区、办公区“三供一业”实现了改造分离移交;职工家属区暖气、自来水、用电,完成了一户一表改造;公司物业管理,完成了剥离移交……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河南近些年国企改革的一大成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认为,这个变化非常明显,“以往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加大力度后基本解决了。”


此外,耿明斋认为,国资和民资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比较普遍地推开。


而“混改”的前提,是国资、民资作为市场主体的对等。通俗来讲,全民所有制企业虽属国企范畴,但不存在股东,只有政府主管机构,这种局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相左,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无从广泛参与市场竞争。


“已经非改不可了。”郭峻晖坦言,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原有的机制体制已经成为郑州热力迈上新平台的限制和束缚了,“外部政策指导我们改,内在动因促使我们改,未来预期引领我们改。”


比如,在某些重点领域需要对外合作时,旧的工厂制使郑州热力无法以规范的市场主体身份来实施;


再比如,在一个新的领域投资时,如果作为集团化企业,往往能够吸引到更好的资本,在市场上也更加游刃有余,但作为工厂制企业,郑州热力却“长袖难舞”;


这几年,郑州热力在清洁供热、智慧供热等领域一直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但更多以企业的具体业务部门为实施主体,对科技成果的孵化、培育和转化还不到位,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郭峻辉介绍,改制为企业集团后,很多瓶颈问题会迎刃而解,“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想做却没有完全做到的。”


“压缩20%—30%的机关人员充实生产一线”


“鼓励各个企业大胆试、大胆闯。”10月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时说。


“都知道现在就要改,早改比晚改好。”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一相关人士这样解读当下国企改革的内在动力。


目前,我省最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还未正式发布,但事实上,很多国企早已“闻风而动”,不少改革走在了行动方案的前面。


可以预见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去行政化”方面,仍旧会大刀阔斧、稳步推进。


在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助理研究员杨梦洁看来,目前在很多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这一原则尚未完全落实。


一些国企主要领导层,往往还兼有行政级别;一些国企负责人经常走马换将,任职的不连续性,导致很多决策也容易不可持续,或者将矛盾问题不断累加以至于最后难以解决。


上述省国资委人士透露,目前,在省管竞争类企业,已经开展“总部机关化、职级行政化”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力图从“政府型管理、行政化运作”,向“企业型管理、市场化运作”转变。


另外,国企的总部机关要进一步“瘦身”,有的企业机关可能要压缩20%—30%的机关人员充实生产一线,使机关小型化,层级扁平化,目前省管竞争类国企已经普遍实施了,其他类型的企业也会逐渐推开。


最难的是人事体制改革


“总经理年薪标准为80万元,销售、生产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年薪标准为65万元,采购、行政副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年薪标准为50万元,年薪按照契约化协议兑现……”


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的“人才需要”板块,这样的招聘信息不胜枚举。


“即便之前是总经理等领导岗位,也可以重新参加招聘,转换身份,该拿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当然,考核不合格还要解聘。”省政府国资委一相关人士这样解读职业经理人制度。


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打破铁饭碗,是国企改革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国企人事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我省一些新的大型国企,从开始组建就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总裁不进入行政级别,不纳入体制内管理,更加市场化。”耿明斋介绍。


省政府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国企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竞争力,关键在人,人事体制改革是核心,也最难,同时也是必须要做的。另外还有薪酬制度、分配改革,如何发挥薪酬的激励机制,让能干活的人拿合适的薪酬等,都要真正解决。


“国企改革走到现在,能改的、相对容易改的都改完了,现在回过头去,怎么把上述这些‘硬骨头’给‘啃下’,最应该关注。”上述人士分析。

推荐阅读:

    • 《国企综合性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实务手册》--全新出版
    • “国资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实施”专题培训班
    •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职工持股”方案设计及辅导服务
    
• “国有企业改制”专题咨询服务
    •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研究项目顺利结束 获北京市委宣传部高度评价
    • “薪酬激励与绩效管理”专题咨询服务
    • 中电瑞华咨询公司--国企改革与转型咨询专家!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改革案例 | 政策法规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
京ICP备100244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