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改革动态
国务院国资委:加大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授权放权力度
发布/更新时间:2022-09-05     文章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点击浏览:
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授权放权力度。

专家认为,未来两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将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挖掘整合空间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步入收官期,央企专业化整合落地明显提速。


翁杰明强调,要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主动挖掘央企之间、央地之间跨企业、跨层级、跨区域的整合空间,在更广范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强化整合后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一体化运作红利。


国资委此前表示,将深入开展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计算、钢铁、物流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竞争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的一流企业。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预计年内还会有更多央企重组和整合落地。”山西证券分析师李孔逸称,在国企改革领域,央企重组整合仍是“重头戏”,预计能源、汽车、运输和军工等领域的重组会加快落地。


中泰证券研究员汪磊预计,在政策驱动下,电力央企集团会进一步系统梳理手头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或谋求单独上市。


鼓励对标赶超


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翁杰明表示,要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凡是三年行动要求的市场化机制改革任务,上市公司应率先高质量完成。支持鼓励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头部企业在业绩、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针对性赶超。


在完善治理机制方面,翁杰明表示,要继续大力推动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支持积极股东提名董事人选参与上市公司决策。鼓励央企之间、央地之间通过认购股份、换股等多种方式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完善公司治理。同时,要加大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授权放权力度,国有控股股东要按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依法合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未来两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将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那些存在业务协同度弱、管理链条过长、缺乏持续经营能力、长期丧失融资功能、存在失管失控风险等问题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有可能迎来分拆和重组。


提高激励覆盖面


推动国有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是近年来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


翁杰明强调,要提高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的覆盖面、灵活性和匹配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更有创新性、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政策和工具,使政策更多惠及骨干人员。同时,强化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精准激励。要将激励资源更大力度向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倾斜,充分发挥精准滴灌和杠杆撬动作用。


中长期激励已成为国企央企吸引人才和激活企业的必备“利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建立“3+2”中长期激励机制,出台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奖励工资总额分享、虚拟股权跟投等制度,实施激励的9户子企业2021年度增量利润占集团增量利润总额的41%,激励引领和杠杆撬动作用充分彰显。南航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出台《激励机制工作指引》,在子企业全面实施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岗位分红、项目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工具,累计激励超过800人。


专家认为,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收官,国企改革在各领域、各层次将进一步深化发展,国企央企中长期激励尤其是股权激励推进的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  《国企综合改革与混改实务手册》(2022)全新出版!
    • “竞争类国企混改与职工持股”方案设计及辅导服务(10余年丰富经验)
    • “科改示范行动”典型成功案例、科技型企业混改模式和实战要点解析

    • “企业薪酬激励与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全程辅导服务
    •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研究项目顺利结束 获北京市委宣传部高度评价
    • 江西中恒建设集团成功改制  获省建设厅高度赞扬
    • 中电瑞华咨询公司--国企改革与股权激励咨询专家!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改革案例 | 政策法规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
京ICP备100244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