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改革动态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幕 科技创新突出双向发力
发布/更新时间:2023-07-24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浏览: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召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会上指出,要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近年来,国企特别是央企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制度建设,形成了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锻造了过硬的科技创新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为企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下一步,国企要明确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科改示范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任务,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


深化


“国资国企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努力打造科技攻关重地,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特区’,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把国企特别是央企坚决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二是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目标深化开放协同。三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激发创新活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建设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政策特区,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发挥好国企特别是央企的引领作用,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新作为。


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首批“科改示范行动”,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科改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逐渐在国企系统内显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科改企业”共672户,其中,央企子企业367户,地方国企305户。自2020年“科改行动”实施以来,“科改企业”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6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4万件,有效专利实施数量达11.2万件。2022年,“科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20年分别增长33.6%、40.9%,分别高于中央企业3.6个、5.2个百分点。2022年,“科改企业”研发总投入达1582.4亿元。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超过42万人,平均占比达54.1%,较2020年提升4.3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底,89%的“科改企业”面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在本级或所属子企业层面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覆盖11.6万人。


张春晓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科改示范行动”启动三年来,国企特别是央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制度建设,形成了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锻造了过硬的科技创新队伍,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为企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尽管取得积极进展,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国企在科技创新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副研究员马大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国企科技创新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一是战略定力还不够强,存在一定范围内“撒胡椒面”的问题。二是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未打通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国企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链条不通畅。三是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政策支持力度仍需要加强。一方面,一些企业对周期长、难度大的重点项目缺少稳定支持,对研发“失败”未给予足够包容。另一方面,对成果的奖励不到位,难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热情,导致创新的动力不足。


提升


“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要准确把握国企特别是央企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继续坚定不移补短板、锻长板,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要聚合优化资源抢占新赛道,加快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更加注重‘投入产出两手抓’,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能。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激励,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要聚焦突出矛盾‘靶向’攻关,加大精准支持指导力度,强化分类考核评估,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好发挥‘科改示范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任务,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包括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运行平台,构建市场化、精准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激励体系。”张春晓说。


马大明坦言,国企必须坚持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积极建设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政策特区,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着力打造创新型国企。一是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二是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效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三是加大政策精准供给,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孟宪忠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企在具体技术、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下一步,在推进国企技术创新上,要更深入、更系统地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行业创新,就需要实现21世纪技术范式的转变。而21世纪的技术范式呈现为五对技术关系,包括行业技术与数据技术、直观技术与微观技术、专业技术与共性技术、产品技术与网状技术、发展技术与矫正技术等,促进这些技术的融合,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一系列突破式创新。同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同时拥有这些技术,企业之间要合作建立平台以及构建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推荐阅读:

    •  《“国企综合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实施”实务手册》全新出版!
    • “竞争类国企混改与职工持股”方案设计及辅导服务(10余年丰富经验)
    • “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启动(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办)

    • “企业薪酬激励与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全程辅导服务
    •  “国有企业改制”专题咨询服务(全国各地众多成功案例)
    •  江西中恒建设集团成功改制  获省建设厅高度赞扬
    •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研究项目顺利结束 获北京市委宣传部高度评价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改革案例 | 政策法规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
京ICP备100244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