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改革案例·管理世界
联系我们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老国企”焕发“新青春” 中国一重成国企改革样本
发布/更新时间:2019-04-09     文章来源:红网
点击浏览:
中国一重作为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仅先后研制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有效地激发了企业活力,让“老国企”焕发“新青春”,走出了一条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从零到“一”,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中国一重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中国一重就肩负起了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

在建厂初期,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一重实行了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三边”方针,当工厂竣工投产后,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mm方坯粗轧机和第一台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为新中国没有制造过成套重型机械设备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随后,中国一重相继完成了我国首台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我国首台三代核电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锈钢炉卷轧机、我国首台斗容最大的电铲等制造任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近400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不仅带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而且为我国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化改革,争当国企改革排头兵

不过,在2014-2016年,中国一重的资格老却变成了思想老,分量重变成了亏损重、负担重,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运行。

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中国一重坚决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作风为先导,全面打响改革脱困攻坚战。确立了以营销为龙头的生产经营新机制,打破几十年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全面开展“225”管理创新体系建设,真正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积极探索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精简压缩机构,全面推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公司中层以上干部由320人减至192人,有40%因为竞聘失败没能“坐下来”;在国家部委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全面完成了68户集体企业、12339名集体职工安置工作,“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正式收尾;扎实开展“处僵治困”工作,目前已实现2户盈利,1户工商注销,1户进入破产程序。

2017年,中国一重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胜利,不但一举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而且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成功样板,走出了一条企业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自主创新,摆脱“卡脖子”之痛

中国一重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使命来完成,站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的第一线,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解决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有无”的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一重便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工程,通过联合设计、合作生产、引进技术等方式,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后为国内各大企业提供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

截至目前,中国一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近40项,省部科技奖项150余项,市级科技奖项80余项,有效专利496项,其中发明专利226项,并且在核电、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领域,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推荐阅读:

    • 《国资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实务手册》--全新出版
    • “国企国资改革与混合所有制实施”专题培训班
    •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职工持股”方案设计及辅导服务
    
• “国有企业改制”专题咨询服务
    • 江西中恒建设集团成功改制 获省建设厅高度赞扬
    • “薪酬激励与绩效管理”专题咨询服务
    • 中电瑞华咨询公司--国企改革与转型咨询专家!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改革案例 | 政策法规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中瑞国资国企改革网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
京ICP备10024427号-5